居民收入增速再一次被財政收入增速遠遠甩在后邊。昨日,財政部公布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1.2%。而國家統(tǒng)計局提供的數(shù)據(jù)則顯示,今年上半年,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,同比增長13.2%,扣除價格因素,實際增長7.6%。依此計算,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增速超居民收入的三倍。分析認為,財政收入增幅快于居民收入增速,會把居民在整個收入分配格局中推向不利地位,由此,我國亟待通過完善社保體系等措施改善收入分配格局。
根據(jù)財政部提供的數(shù)據(jù),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為56875.82億元,比去年同期增加13526.03億元,增長31.2%。其中,中央本級收入28918.62億元,同比增長27%;地方本級收入27957.2億元,同比增長35.9%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各項收入中,個人所得稅收入有較大幅度增加,前6月個人所得稅收入為3554.78億元,同比增長35.4%,這一增長幅度高于增值稅、消費稅等稅收的增長速度。這意味著,我國現(xiàn)行個人所得稅制度存在減稅空間,而自9月份開始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由2000元提高至3500元后,個人所得稅的稅收收入將有所減少。
“如果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始終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,表明國家財政收入和百姓收入出現(xiàn)爭利問題,這種現(xiàn)象會讓居民在收入分配格局中處于不利地位!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、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張車偉分析表示,在整個收入大蛋糕中,國家和居民分別持有一部分,如果國家財政收入增長,必然會減少居民手中持有的財富。
對于如何調節(jié)我國的收入分配格局,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(yè)委員會秘書長孫群義建議,我國可通過完善社保體系,為居民減稅等措施增加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,減少貧富差距。“一方面,社保體系建設完善后等于間接增加百姓收入,利于實現(xiàn)藏富于民,而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將帶動整個消費市場的發(fā)展;另一方面,國家大量的財政收入來自于稅收,該部分稅負大部分被轉嫁給了普通百姓,所以要增加居民收入,減稅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方式!